信息详情

首页 > 信息详情

善作善成:基于学科实践理论的“善育”好课堂构建的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4年6月20日]

(一)核心概

1.“善育”好课堂“善育”好课堂是以善育人、善于育人、向善育人的课堂,也是善作善成的课堂。构建“善育”好课堂是践行善文化,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的校本实践。“善育”好课堂的主要特征是向善性、情境性、实践性、交互性、反思性。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善于从探中学、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和悟中学,从善学走向善养,形成生活、生长和生命反思,积累生活、生长和生命体验。教师善设情景、善导探究、善助思考、善促产出、善予展评,从善育走向善德,不断向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迈进。“善育”好课堂的目标是实现“三有三跨越”,“三有”是指课堂有善、有效、有趣。“三跨越”是指学生从善学到善养,教师从善育到善德,学校共同体从善作到善成。

2.学科实践理论学科实践理论可追溯到卢梭和杜威的教学理论,强调通过实践来求知,是一种强调注重“做中学”的学习方式学科实践作为本轮课改中提出的全新概念,是指所有科目课程在育人导向、素养导向的目标指引下,以实践为路向、为基础、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活动。就学科与实践的辩证关系而言,学科成于专业的实践,在实践中得以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人类实践的改善。学科实践强调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全方位指向素养目标。学科实践超越了传统知识授受的学习方式和通用的探究学习,代表学科育人变革的新方向。

3.善作善成:“善”是一种价值观,是一种方法论,是一种系统思维,更是一种境界。善作善成是从实践(方法)和评价(价值)两个维度上阐释了用善的方式达到善的结果的行事态度。“善作”,是实践过程,本课题中是指在“善育”好课堂中,学生善学,教师善育,学校善辅。“善成”,是结果评价,本课题中是指在“善育”好课堂中,学生从善学走向善养,教师从善育走向善德,学校共同体从善作走向善成。善作善成,是学生、教师和学校动态推进的过程,是相互支撑的成长路径,这种路径可能是边作边成,作成相辅,可能是先作后成,整体改进,也可能是先成后作,以成促作,这种良性互动形成了健康向上的教育教学生态系统,共同成就师生幸福的教育生活。

4.善作善成:基于学科实践理论的“善育”好课堂构建的实践研究:在学科实践理论的指导下,构建“善育”好课堂,这种课堂目标是让教师从善育走向善德、学生从善学走向善养。课堂教学过程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核心内容,以作和成两个维度为评价标准,双线并行,实现教学的实践和评价一体化。构建“善育”好课堂旨在践行善文化理念,落实新课程方案,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体向高质量发展。这种研究是在探索以课堂为载体,整合学科教学、教师发展、学校文化建设的校本实践新路径。

(二)研究价值

   研究的价值:

理论价值一方面,运用传统善文化来滋养和改造现代课堂,深入诠释传统善文化的新时代育人功能,丰富学校“善文化”建设的理论体系。结合善德伦理学相关概念,给教育理论研究提供新的切入点;另一方面,着眼当前课堂改革和发展现状,从理论上建构“善育”好课堂,寻求实现路径,丰富当前关于课堂形态的理论研究。

实践价值一方面,以建模小学“善育”好课堂为推手,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推进育人方式变革,尝试进行现代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型。另一方面,运用现代学科实践理论对传统的课堂进行改造,给教师提供一套以学科实践理论为基础的课堂教学范式,并向周边其他学校宣传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