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详情

首页 > 信息详情

基于学科实践理论的小学语文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4年6月20日]

(一)核心概

学科实践理论学科实践理论可追溯到卢梭和杜威的教学理论,学科实践强调通过实践来求知,是一种强调注重“做中学”的学习方式学科实践作为本轮课改中提出的全新概念,其相关的理论研究也越来越多,余文森教授认为“学科实践是核心素养形成的路径,解决了学科育人活动怎么教、怎么学的问题”;崔允漷教授从本世纪初提倡的自主探究学习出发认为现在的学科实践不是对以往探究学习的取代,而是对其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是学习方式变革的突破口,为学科育人问题提供了新的范式。殷黎荣认为学科实践作为学科育人的重要抓手,意味着学习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而且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夏永庚认为“学科实践就是要打破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呆滞、无生命力的知识学习状态,通过实践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积累激活。这些关于学科实践理论的阐释充分肯定了学科实践对于学科育人的重要作用,赋予其“育人使命”,对明确学科实践理论的价值方向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对于本课题的研究也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

语文跨学科学习:广义的语文跨学科学习指的是在语文教学和学习中,教师有意地引入跨学科意识来设计学生的某一个学习活动,即对某一学习方式或内容组织形式采用多学科融合的设计,往往具有临时性。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跨学科学习”概念有了明确的界定:语文跨学科学习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连接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言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一段时间内围绕某个固定的能够解决某个教育问题的主题(本课题泛指语文主题),进行开放的、深入的、协作的、持续的探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助推学生形成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和知识迁移技能。《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在“课程实施”部分指出要“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明确把“项目式学习”作为新课标课程实施的一种推荐教学方法。

基于学科实践理论的小学语文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实施研究:是指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强化学科实践”的课程实施理念的引领下“课程实施”部分提出的“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中的“项目式学习”的运用到小学语文课堂中,以项目式推进的方式进行跨学科的尝试和探索。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小学语文的学科实践形态研究、基于学科实践的小学语文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实施策略研究、基于学科实践的小学语文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案例研究和基于学科实践理论的小学语文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对儿童素养的影响研究等。

(二)研究的价值:

理论价值:一方面,本课题研究运用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为主要推手,创新小学语文课堂内容和形式,践行“学科实践”的育人方针,为学科实践理论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启发和切入点;另一方面,本研究希望为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改革和发展服务,寻求实现路径,丰富当前关于课堂形态的理论研究,拓展当前小学语文课堂理论研究的视野。

实践价值:一方面,本课题研究探索了小学语文课堂跨学科学习的实施路径,有助于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推进育人方式变革,完成课堂实践和学习方式的转型;另一方面,本研究是运用现代学科实践理论对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进行改造研究,能给教师提供一套基于学科实践理论的比较成熟可行的课堂教学案例,并逐步向本校及其他学校教师进行推广。